|
|
环评审批避免“一刀切” 让项目落地峰回路转
发布时间:2024-11-19 |
|
|
今年5月,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(以下简称两江环保分局)收到重庆华薄膜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重庆华)送来的面锦旗,上面写着“依法依规,促生态优先;实事求是,助绿色发展”。虽只有简简单单18个字,但这是两江环保人在环境管理中求实担当的鲜明标签,其背后体现着既保护生态环境,又服务企业,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努力。 2017年11月1日,重庆华就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组件产业化项目与德国MANZ公司终签订合作协议。这是双方约定签约期限的后天。而在此前,两江环保分局通过数月的论证研究和严审把关,在签约的前晚,勤才在这个项目的环评批复上签字同意。 时钟拨回到2017年1月。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横跨节能环保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五大领域,也横跨了两江新区大力培育的三大优势制造业、三大特色产业以及新区发展的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七项,是重庆市发展的产业方向。但是,由于华项目工艺复杂、国内无成熟工程案例,并受水土片区原规划环评审查意见全域禁止排放重金属限制,项目环评受到市级部门、业内专家和社会舆论等多方面的关注,环评审批面临困难和压力。 重庆华就这个项目在与两江新区相关部门的沟通会上,就碰到了“钉子”。“项目涉及排放重金属,与2012年《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片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》中‘禁止建设排放重金属、持久性污染物或存在水环境隐患的项目’的环境准入规定相冲突。”作为参会方的两江环保分局,当场就项目准入政策及时加以风险提醒。 华项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,受到市委市高度重视,重庆华为此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。若不能落地两江,华项目将不得不另行选址其他省市。为此,华公司生产副经理侯鹏飞会后着急地找到两江环保分局。 “必须严格审批,但不是简单化、‘刀切’,环境与发展个都不能少。”勤坚定地说。两江环保分局高度重视,全力按照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提出的“态度积极、程序严密、论证科学”的原则,看能否为企业项目落地找到“第三种办法”。 首先,两江环保分局督促重庆华对项目环保设施投入,在工艺研发上做出优化设计,确保采用的污染控制措施先进、可靠,污染物达标排放且对周边环境影响小、风险可控、不扰民,尽可能不排放或少排放重金属。 “国内尚无成熟工程案例。”两江环保分局审批科科长刘明华介绍,审批工作度陷入困境。 “为了服务好我们这个项目,两江环保分局高度重视,指派副局长蒋良维带领审批科全力抓推进,所有调研、工艺、环保设施都细致审查,不断与重庆华、环评单位、评估机构沟通环评报告,补缺查漏。重庆华通过反复研究,也可确保重金属排放量做到极微小。”侯鹏飞回忆说,但项目落地的政策冲突问题仍未解决。 德国公司与重庆华约定合作协议迟签订时间为2017年10月底。直到6月,重庆华才向两江环保分局提交环评报告初稿。 7月1日,两江环保分局会同评估机构组织11位级、市级专家召开技术咨询会,对项目环评报告初稿进行论证。正是在此会上,审批困局获得转机。专家们指出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、全市新的环境政策的出台以及规划环评应开展跟踪评价的要求提出,2012年编制的《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片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》已有瑕疵,特别是与重庆市制定的“1公里范围内坚决禁止新建重化工、纺织、造纸等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,5公里范围内坚决禁止新布局工业园区”规定不致,应抓紧开展跟踪评价。 8月25日,两江新区相关部门依法组成审查小组,通过了对《两江新区水土片区启动区、二期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》的审查,明确水土片区“禁止建设排放重金属、持久性污染物或存在水环境隐患的项目”执行范围与重庆市政策保持致,为“嘉陵江沿岸及竹溪河沿岸1公里范围内”。据此,重庆华项目的环境准入问题得以解决。 据介绍,为此项目,两江环保分局先后组织协调会议30余次、技术咨询论证会议10余次。“两江环保分局是我看到严格的环保部门,但也是亲民的环保部门。”侯鹏飞说。 重庆华项目问题的解决并非特例。近年来,两江环保分局通过强化靠前服务、创新工作方法、集中审批职能、优化审批流程、加强中介机构管理、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等措施,统了受理平台、缩短了审批时限、规范了环评服务等。先后完成了方液晶显示器件、万国半导体芯片、北京现代汽车等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工作。两江环保分局既严把环境准入关,又积极促进高质量发展,以实事求是、积极进取、勇于探索、依法依规的精,积极服务企业,获得企业的称赞。 |
|
|
|
|